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5

教育“潜规则”,条条闹人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2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1月02日 06:31齐鲁晚报
教育领域的"潜规则"所绑架的,不仅仅是家长、学生,还有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社会稳定等。
11月1日《楚天金报》报道,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难以禁绝。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了多项“潜规则”,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不得选拔性考试却依然在考;不得分快慢班或实验班,就变相成创新班;择校费名亡实存,而且都是“被自愿”……其积弊之深发人深省。
择校、择校费、奥数、升学率、重点班、违规补课、有偿家教、培训班等“潜规则”,可以说条条让人闹心,件件让人操心。
对这些顽症,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可谓不重视,一些地方早就做出过明确要求,有的还通过立法、出台文件、检查整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等手段,对这些现象进行治理。然而,一些地方效果不仅不明显,这些顽症还有泛滥之势。
那么,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清理整顿,这些“潜规则”却屡禁不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益,正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才出现了这些问题。
学生和家长显然是不希望出现这些现象的。这些“潜规则”,无一不在蚕食着他们的利益,但是,为了考试、升学,他们不得不被这些“潜规则”牵着鼻子走。被这些“潜规则”所绑架的,不仅仅是家长、学生,还有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社会稳定等。
困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些“潜规则”,近年来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却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以择校费为例,过去,择校费是明目张胆地收取,现在一些学校却挂上了家长“自愿”的招牌,收取择校费时,都要求家长必须承诺“自愿赞助”、“自愿交纳”,否则,就不能择校。
教育上产生的这些“潜规则”,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这是因为,很多问题是学校和教师也左右不了的。比如,有关部门要求不能择校、收取择校费,但许多地方却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有关部门要求不能以分数论“英雄”,但在教学考核中,却总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这只能逼迫着学校、教师把分数作为最高目标;有关部门要求取消奥赛等课外辅导班,但一些地方在升学中,学生却可以凭借奥赛成绩获得加分。
有人说,教育上的“潜规则”是最大的毒瘤、最大的腐败,这话虽然苛刻,却不无道理。净化教育环境,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而消除教育上的各种“潜规则”,可能是最迫切的一项工作了。
发表于 2009-11-3 09: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象大城市相对会好点,温州地区严重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我们小县城里都有的,不是潜规则,而是规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7: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不遵守,只要你小孩成绩够硬!不然,你考个平三中的分,想去平一中,当然要潜规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中国的教育,把此贴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8: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是天子脚下的,越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15 03:35 , Processed in 0.0690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