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2006年家族纠纷到现在,历时三年多,再发展到今天把家族纷争搬上媒体和网络,究其原因,远东皮业集团的老爷子王大同认为是没有遵循‘亲兄弟明算账’的古训导致。 浙江远东皮革有限公司,连续四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温州皮革行业里利税排名前三名。 被中国皮革标准化中心确定为《中国猪皮鞋里革行业标准》惟一起草单位。 在外人看来,远东皮革家族掌控的“远东皮业集团”,旗下13家企业,从皮革生产到销售再到鞋厂,且涉及时下正红火的房地产业,目前这个家族正处于鼎盛时期。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家族持续了几年的内部矛盾,通过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终于揭开了幕布,在媒体和网络上演绎了最抢眼的大戏——现代版的豪门恩怨。 “本是同根生” 王敏的父亲王大同,这位当年从校长职位上退休的老教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念叨最多的话,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从最初的家族股份协议分配,到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股权转让疑云,再到三儿子王敏称身份证被四弟王怀冒领,认为自己的资产遭到“恶意侵占”,直至后来引发官司,在王大同看来,如今的“王氏家族”,正日渐风雨飘摇。 然而,如果客观看待这场温州皮革业家族的“豪门恩怨”,其实不难发现,家族式企业,在做大做强后,面临的延续困惑。 王敏,温州平阳人,在家中排行老三。现为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鞋材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和广州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也是“远东皮革”广东系6家企业的法人代表。 作为这场豪门恩怨中的王敏除妻子之外,没有其他亲人的支持。王敏称自己在家族斗争中,被亲弟弟王怀冒领了二代身份证,后利用身份证变更其5000万资产权属,随后又被强制送进了精神病院;矛盾的另一方则是除王敏一家之外的所有亲人,包括王敏的其他兄弟姐妹和其父母。 上述3点,被传媒报道以后,随即成为豪门恩怨的焦点。随后,王敏的父(王大同)母(蔡爱华)在网络上实名贴出《中国皮革大王王敏:你爸妈说出真相了》的帖子,并留下联系方式。 记者根据联系方式,联系上了王敏父母和其姐姐以及两个弟弟,王大同和蔡爱华根据王敏在媒体上的3点发言,在温州对此做出回应。 据其父母介绍,1994年,王敏、王怀和钱仁英、李作长开始合伙经营,几个月后因王敏与钱发生严重矛盾,停止经营。 1995年,以王敏作为创始人,开办了“远东皮革公司”,“这时就是全家人一起在做了。”王大同说,为了办企业,大家都在凑钱。他把平阳水头镇两间房子,拿去银行抵押贷款50万元,后来又从外甥女、侄媳妇等处借了38万元;王敏妻子林秉珍借款15万元;王萍(长女)在腾蛟民间借贷几十万,这些借款都有付利息的。 蔡爱华拿出了一份保存多年、如今已破旧不堪的《股份协议书》,试图证明,当初“远东皮革”创办,家人都占有股份,是典型的温州家族式企业。 这份1998年3月11日签定的 《股份协议书》,记录了如下分配:“蔡爱华(母亲)半股、王萍(大姐)一股、王敏一股半、王怀(老四)一股、王楚(老五)一股。以上股份经签字后生效,永不得反悔。” 王大同介绍,当时考虑王敏是家族的带头人,所以多分给他半股。就企业当时情况王氏家族内部,还进行了初步分工,由王敏在广州负责销售;王怀在工厂全面负责生产管理;王萍负责财务;王楚负责联系国内业务采购;爸妈负责工厂后勤。 2001年,远东又成立了艾莎工厂,2002年昆阳园区开始建厂,边生产边建设,2004年园区1.4万平方米厂房建成,家族企业资产一亿多元。 “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产值能达到4000万,最高年产值曾突破5个亿。”王楚在接受采访时说。 公司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起家的皮革业,在鞋业、明胶和地产等领域,远东都有涉足。而旗下“关联公司”,也达到了13家,分布在温州、广州和香港、越南等地。 2005年3月15日,家族成员又签定了一份“股份协议书”,用百分比的形式明晰了各自股份占有率:“王敏30%、王怀20%、王楚20%、王萍20%、蔡爱华10%”。 “相煎何太急” 王敏接受采访时认为,自己的股权,竟然在他不知情状态下,被家人悄悄转移了,这部分股权有5000万元的资产。 2006年11月,他发现公司运作存在一些问题,越来越难管理,随后委托律师对远东浙江系的5家企业 (浙江远东皮革有限公司、温州远东皮革有限公司、平阳远东塑革实业公司、温州远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艾莎皮革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核查。 “那时才发现,自己在这些企业的5000万股权,已被完全转移到兄弟及姐姐王怀、王楚、王萍等人的名下。这5家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为10291.8万元人民币,年进出口额12亿元。”王敏说。 王敏说,这5000万股,未经过会计师事务所核算,但按现有总资产20个亿来计算的话,大概值10亿元左右。 “‘20亿元总资产’绝对是夸大的说法,这部分股权即使折算,也只有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王大同和浙江远东的总经理王楚说。 “2006年1月当时临近春节了,公司很多账目待消,都急等用资金,而王敏却截留了销售货款,造成远东水头原材料加工厂8000多万皮款无法支付,2.2亿银行贷款无法偿还。”王楚说。 王楚说,1月11日,公司副总陈开春和黄益朋两人,到广州做王敏的工作,但未获成效;12日,王大同和蔡爱华到广州,要求王敏支付货款,“他就拿出了一份‘决定’,要求家族重新分配股权。”蔡爱华说。 王楚随即出示了这份 “关于确定远东经营模式的决定”,并称这份“决定”是王敏拟订的,上面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家族重新分配股份,我本人占51%,其余49%由原来成员分配,2006年以前确认的股权全部无效”、“每个家族成员必须全部撤出管理层,由我一个人决策”。 王大同认为,当时家人都觉得,王敏违背了当初的协议,企图霸占家族资产,所以大家没有同意这个所谓的“决定”。 当时,王大同提出了3个解决此事的办法,一是与众兄弟姐妹商量,看大家是否能同意转赠一些股份给王敏;二是在大家不肯的基础上,是不是买下部分股权;三是最没办法的办法就是整个家族分家,各干各的。 1月13日,王怀、王楚也到了广州,经过父母斡旋下,最终王敏汇出40万美元到温州,以支付工人工资和还贷款利息等款项。 在温州东游大厦远东临时办公室,王怀向导报记者展示了王敏为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而印制的2本材料和一张光碟,包括王敏指证自己被非法拘禁和财产被侵占等内容。 股权之争 “那段时间,他很喜欢看雍正王朝、康熙大帝这样的连续剧,似乎把一些描述官场斗争的情节,运用到了家族利益分配中。”现任浙江远东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怀(家中排行老四)说,王敏曾经对他说自己是“四阿哥”,而王怀是“八阿哥”。 王怀与王敏之间发生的恩怨,发生于王怀没有及时向王敏汇报一桩正在谈判的生意。 王怀说,2006年3月,王怀与比利时外商接触,外商有意向合作收购水头的明胶厂,因还只是意向洽谈,刚接触,所以没有及时向王敏汇报。 3月14日,王敏得到信息,以王怀未汇报为借口,即刻发传真停止温州这边所有公司一切经营业务,禁止银行贷款。“在传真中,他就提到了‘没有董事长授权任何人都不可以代表远东,违者必斩……’这样的字眼。”王怀特意把“违者必斩”这样的措辞,重复了一遍。 “王敏随后又截留了公司货款,达到1.5亿元。”王怀说。 王楚介绍,2006年4月,家族几个股东成员,跑到广州与王敏协商,最后达成按区域划分,各自独立经营,随后起草了“关于远东皮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方案”,按王敏要求,把广东的全部企业和花都164亩地都归他个人所有。 “但王敏的妻子林秉珍又提出,温州几家公司要额外每月拨200万元到广州公司。我们想想实在无法承受,而且各股东已回温州,所以上述协议没有签字。”王楚说,这就造成了远东温州系企业的资金,迟迟得不到周转。 王楚说,为了企业不会破产,银行能正常放贷,在母亲蔡爱华征求王敏同意的情况下,大家决定按照以前的“惯例”,办理了温州系公司的股权变更。 而这一系列股权变更,就是王敏所说的 “恶意侵占”。“我们没有到场,字也不是我签的,哪里能看出我同意了。股权变更都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王敏说,王怀、王楚和王萍等姐弟,用伪造的材料瓜分了他的股权。 王敏说,他事后委托鉴定部门,对几份转让协议中的签字鉴定,结果证明那不是他的笔迹。 对此,王楚表示:“签名确实是我们代签的,但很多时候,公司一直都是用这种‘代签’方式运作的,为了方便,王敏在广州10多年,基本不回家,以前所有材料证件都用这种方式操作的。”随后王怀出示了王敏在警方调查时做的笔录,资料显示其确实之前已经知道此事,并且已经允许。 但王敏否认了同意变更股权的说法,他称当时家人“哭哭啼啼”来找他,“撤回举报是由于受到父母的压力,而不是因为举报不实”。 王敏说,2006年12月21日,王怀等人写下了一份 《重大错误事件解释》,称“迫于银行贷款压力,你无法回来签字,才造成一些错误的安排”。 在王敏看来,正是在家人这种 “善意”示好下,他最终决定撤案。“当时还是念及亲情。”但王大同等人则说这份解释是为了帮王敏治疗其抑郁症而让王敏的几个姐弟写下的。 王楚说,为了治疗王敏的抑郁症,股权纠纷发生后,2007年1月4日,家族又重新签定了一份协议,明确股权归属,股权比例依然是:王敏30%,王怀、王楚、王萍各20%,蔡爱华10%。另外,“远东皮业”在广东的两家企业归王敏个人所有。 “这份协议也说明,王敏对之前股权变更,表示了认同,起到了‘追认’效果。”王怀说。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