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2|回复: 5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4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br> <wbr><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张鸣</span>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教育部出台《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稿),对</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span lang="EN-US" XMLANG="EN-US">4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个常用字加以整形,捺改点,横改提,竖钩改竖,调整结构,增加笔画,如此这般。教育部的官员说,这样的微调,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我看未必。此番调整的汉字,像“新、杀、条、杂、亲”等等,都属于最常用的汉字,老百姓几乎每天只要写字,都离不开。漫说现在还有一批老人根本不用电脑,依然坚持手写,小学生在汉字的学习阶段,也要手写,就是我们这些用电脑打字的,看见调整过的这些字,感觉也相当别扭。我们知道,一个人形成的书写习惯,哪怕小学生刚刚形成几年,就很难改了,此方案一旦征求意见完了(一般都是走过场),正式公布实行,势必会让一大批老的老小的小的人,整天处于写错别字的焦虑之中。</span>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DISPLAY: none">没事折腾汉字为哪端?张鸣教育部出台《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稿),对44个常用字加以整形,捺改点,横改提,竖钩改竖,调整结构,增加笔画,如此这般。教育部的官员说,这样的微调,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我看未必。此番调整的汉字,像“新、杀、条、杂、亲”等等,都属于最常用的汉字,老百姓几乎每天只要写字,都离不开。漫说现在还有一批老人根本不用电脑,依然坚持手写,小学生在汉字的学习阶段,也要手写,就是我们这些用电脑打字的,看见调整过的这些字,感觉也相当别扭。我们知道,一个人形成的书写习惯,哪怕小学生刚刚形成几年,就很难改了,此方案一旦征求意见完了(一般都是走过场),正式公布实行,势必会让一大批老的老小的小的人,整天处于写错别字的焦虑之中。关键是,这样折腾一回汉字,有什么必要呢?有什么必要把人家几十年形成的书写习惯改过来呢?是出于规范的要求吗?原来的写法,已经约定俗成,一直这样写下来,而且官方也认可(否则不必此番统一修改),不就等于规范吗?至于说美观,对字来说,看顺眼了就是美。不能说官方认定是美,就是美,老百姓说了不算。语言文字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的东西。大众认可,才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关键是,这样折腾一回汉字,有什么必要呢?有什么必要把人家几十年形成的书写习惯改过来呢?是出于规范的要求吗?原来的写法,已经约定俗成,一直这样写下来,而且官方也认可(否则不必此番统一修改),不就等于规范吗?至于说美观,对字来说,看顺眼了就是美。不能说官方认定是美,就是美,老百姓说了不算。</span>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语言文字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的东西。大众认可,才是硬道理。因为,这东西不是象牙塔里的观赏品,是老百姓每天日用的。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很多民间流行的俗字,别体字,民间错误的叫法,最后都被官方承认,成为今天的规范。很简单,语言文字是要流通的,是大众的事,不能完全由精英说了算。语言文字不扎根民间,就没有活力。在历史上,许多民族的精英,曾经试图造过字,比如契丹大小字,女真大小字,但是由于没有在民间扎根,最后都没有流传下来。后面的建州女真虽然是金代女真的后裔,但在重新崛起之时,已经全然不知祖先的文字,还得重新再造。因此,教育部下属的国家语委,如果出于规范汉字的考虑,出台所谓的规范表,思路不应该是把已经通行的书写习惯改过来,想当然地改成专家们喜欢的形式,而恰恰应该相反,尊重民间的习惯,加以固定化。</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虽然眼下不折腾已经成为国家的共识,但是,我们的某些政府机构,还是喜欢折腾。不折腾,似乎就浑身难受。不折腾,似乎就显不出来我这个机构的重要性。机构分管哪块儿,就折腾那块。即使被人讥为吃饱了撑的,也要折腾。这些机构的人,似乎神经非常坚强,不在乎博得骂名。老百姓越是不满意,自己似乎就越是得意。似乎不给百姓添堵,自己就堵的慌。没事找事,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人们制造麻烦,这样的行政决策,固然背后有某些专家的支持,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种折腾。这么多年来,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折腾。从前是以革命的名义,以政治运动的形式折腾。现在是以改革的名义,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折腾。总是无端生事,折腾老百姓,都是权力惹的祸。什么时候能不折腾了,百姓和国家就有福了。</span>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DISPLAY: none">硬道理。因为,这东西不是象牙塔里的观赏品,是老百姓每天日用的。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很多民间流行的俗字,别体字,民间错误的叫法,最后都被官方承认,成为今天的规范。很简单,语言文字是要流通的,是大众的事,不能完全由精英说了算。语言文字不扎根民间,就没有活力。在历史上,许多民族的精英,曾经试图造过字,比如契丹大小字,女真大小字,但是由于没有在民间扎根,最后都没有流传下来。后面的建州女真虽然是金代女真的后裔,但在重新崛起之时,已经全然不知祖先的文字,还得重新再造。因此,教育部下属的国家语委,如果出于规范汉字的考虑,出台所谓的规范表,思路不应该是把已经通行的书写习惯改过来,想当然地改成专家们喜欢的形式,而恰恰应该相反,尊重民间的习惯,加以固定化。虽然眼下不折腾已经成为国家的共识,但是,我们的某些政府机构,还是喜欢折腾。不折腾,似乎就浑身难受。不折腾,似乎就显不出来我这个机构的重要性。机构分管哪块儿,就折腾那块。即使被人讥为吃饱了撑的,也要折腾。这些机构的人,似乎神经非常坚强,不在乎博得骂名。老百姓越是不满意,自己似乎就越是得意。似乎不给百姓添堵,自己就堵的慌。没事找事,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人们制造麻烦,这样</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这</span><span lang="EN-US" XMLANG="EN-US">4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  roman'">个汉字真冤,没事就被整了形。老百姓也冤,闭门家中坐,无端地就要改习惯,招谁惹谁了?还好,此番折腾,毕竟是以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出台的。不像水、电、汽油,说涨就涨了。老百姓还有个缓冲余地。只是,但愿这个征求意见货真价实,别意思意思,然后就照样出台。</span>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几年前有人也折腾出来个夏令时。把全中国百姓整惨了。做啥事都要问一遍新时间还是旧时间。。贻笑大方。最终不适合国情而自动消亡。。。教育部的人太清闲可以想想法子如何改进教育体制。。优化学习。。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汉字流传千年,该改的都改好了,并且现在的人都适应了,再改无益。  倒是中国的专家学者们没事折腾汉字的行为是否说明了中国有些专家学者变得有些浮躁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我们农民没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语言文字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我请问这位大嘴,当年化繁为简难道是约定俗成?其次,调整的是印刷字,这与大伙平常的书写有和关系???再者,汉字的各种书写字体相互之间就差别很多,人们书写的字体相互间更是差别万千,改宋体字中的44怎么会让人处于书写错别字的焦虑中???我觉得,你们这种人整天无所事事,胡乱书写,浪费电力资源,才是在折腾!!!</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们给砖家按排点事做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调整的是印刷体,但我们看的书都是印刷出来的,时间长久了,自然就会参照印刷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13 10:07 , Processed in 0.0655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