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夜话
<img style="WIDTH: 558px; HEIGHT: 387px" height="310" src="http://static7.photo.sina.com.cn/bmiddle/5e18ce3fg61f31e680516" width="376"/>
告别了3年,终于有机会再登黄山,还是大年初三日。在召集帖子里我说了:登黄山天下无山,冬天是游黄山最佳时间,我们上黄山看雪去!其实我心里明白——黄山四季皆宜,选择这个时间来,就是一个旧情难舍啊!
在屯溪火车站青年旅舍过了一夜,屯溪原本是徽州治下休宁县的一个小镇,因当年黄盖屯兵溪上而得名,徽州管辖现在的黄山市,还包括了现在江西婺源,那一带至今还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标志,那就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古徽州治所在现在被人所遗忘的歙县徽城,现在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了。
初四一早便去登山。阴雨蒙蒙一路,汗水霪霪全身,负重登山着实辛苦。更苦的是我们带着一身雾一直登上光明顶还看不清黄山的一棵奇松、一块怪石、一片云海,“黄山三绝”啊,你也真够绝的。我想黄山三绝应该改为四绝,最绝的应该是雾,有此绝,黄山的其他三绝就绝了。
是夜扎营天海,位居光明顶下风,附近的海心亭也算是旧去处了。黄山本不叫黄山,叫黟山。《周书异记》里将黟山描绘得太传神了,还不忘加上一笔:黄帝也到此一游,并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的。闻此,唐玄宗便也魂牵梦萦之,特下令改黟山为黄山。黄山始有此名。从黄山的命名来看,便早已刻上了神仙的烙印,难怪这里的雾气如此浓烈、如此神秘!现在随便翻下黄山的旅游地图,你一定会看到“前海”、“北海”、“东海”、“西海”、“天海”五大海景区的划分,有人会说,这是因为黄山的一绝是云海,他们是不同方位的云海啊。非也。古籍记录的仙人,都是住在海上仙山里的,如蓬莱,这五大海的命名是冲着这样的仙气而来的。我们帐篷边上的海心亭便是五海之心,也是整个黄山风景区的中心。真的很梦幻、很浪漫!
大年初五,凌晨,躺在帐篷里的我很清晰得听到嘈杂的呐喊声,不用看表我就知道看日出的时间到了,登光明顶看日出是每个游客必须要做的事情,即使是像今天这样的大雾天气,这里每天会上演这一幕。当然,今天是不见天日了。
天公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雾凇!黄山一年里能见到雾凇的机会也就六十多天吧,和云海的概率相近,我兴奋了,山也兴奋了,几只小鸟也兴奋得跳出来觅食。自光明顶至排云亭,一路上的松树、杂树都挂上了雾凇,就是那岩石也是挂上白白胡须,游客穿游其间,竟让人发现对面走来的女子卷发上一片花白,真是绝了,原来人也可以是黄山雾凇之一景啊!如此华美的雾凇,游客只看了光明顶附近的一小段,连同来的驴友都没去飞来石。
是的,黄山的热闹常常把珍贵的东西遗忘了。
没来过黄山的人,常会迷路,因为这里有3个关于黄山的地名,分别是“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要讲清楚这3个地名,真的很难。这样繁杂的地名的产生就是一部曾经辉煌几百年的古徽州衰亡的屈辱史。1983年,直属于省府的黄山管理局划走徽州太平县,称县级市,就叫黄山市,史称小黄山市。由于黄山旅游开始演变成巨大的摇钱树,就成了“小黄山市”和徽州争抢的对象了。官司打了四年,徽州胜,恶狠狠得将小黄山市改名黄山区,改黄山管理局为黄山风景区,而喜孜孜得将自己流传千古的名字改成了“黄山市”!呜呼,哀哉。徽州,拜拜!什么徽商、徽菜、徽派建筑,连同那安徽省的简称“徽”,都因此而魂飞魄散,成了孤魂野鬼而永不超生了。这令人想起199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桑塞尔博士考察安徽省给黄山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在黄山很有仙气的步仙桥头长躺了20分钟,回去后向总部汇报,总部会议的各国专家一致认为这里只申报“自然”遗产太可惜了,你们应该再申报“文化”遗产啊!申报资料是临时补交的,但是很快就批准了双遗产名录。黄帝啊,如果步仙桥真有仙气,为什么不在此添加个将黄山市改为徽州市的条件呢!
<p align="right">2009年2月2日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3 11:11: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