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来关注教师的付出? 政府是P县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低成本高产出,名利双收。教师是最大的辛苦一族,工资低,劳动强度大,跟周边的县市区比较,收入出现断崖现象。学生仍然保持苦读作风,但高考优势慢慢丧失,逐步被乐清、永嘉取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可能会迎来更加苛刻的要求,民办校会充当激进的角色。近年来,优秀教师外流更加严重,几所名校连校长人选都后继乏人。断层、流失就是一种对于付出的真实回应。 2、 谁来体贴学生的艰苦? 教育本来就要艰苦的付出,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那么艰苦里面必定有快乐。教育肯定要研究学生的愿望和需求,顺应愿望和需求的,学生为之付出,肯定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谁来关注;那种付出,谁来体贴。 3、 谁来倾听教育的声音? 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可谓波澜壮阔;每个课堂的教学,仍旧死水微澜。所有人怀揣理念,徘徊校园,这是可怕的现实。谁来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 教育行政部门专有几乎所有利害的权力,财权,人事权,招生权,一些大学校的决策权也被分割了。试看几所优质学校的校长和管理……老百姓的声音为什么充耳不闻? 4、 谁来担当教育的责任? 教育是最该负责任的但又是最不负责任的,谁来追究那个敷衍偷懒的老师的责任,谁来追查那个高高在上无所作为的校长和上级领导。有时候,大家会谈到良心,良心是一种不可靠的要求,如果碰到一个没有良心的人,后果呢? 5、 谁来纠正教育的行风? 几乎没有教师会免费辅导学生,因为他们觉得劳动应该得到报酬。曾经的1970、80年代,会有人主动去讨要辅导的薪金吗?那个时候,清纯的师生关系,让世界变得明亮。那是谁惹的祸?我们会直接回答,房子。有了房子以后呢?按揭。那还是房子。既然这样,大家就来带生吧,就像邻居办个养猪场一样,给点时间,给点练习,给点饭食,就会有人给你票子,房子,车子。这种利益养出了习惯,这种习惯带出了产业,这种产业改变了观念,观念形成之后,谁整顿得了行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