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愤怒的天使 于 2013-8-9 08:13 编辑
那个夏天,不知连续多少天的晴天和大约半个月每天最高气温为37°C左右的高温.(各位,还记得广播里每晚20:30的天气预报,应该是用三种语音播报的,以及最后的结束曲二泉映月吗?) 这高温天过不了几天昆阳西门龙河的水就干涸了,那时是没有自来水的,人们不得不在河底挖一个又一个小水坑,尽量用那少得可怜的渗出来水来洗身体洗衣服等,而食用水得在半夜或凌晨时分排着长队到西门仅有的两个水井(担水巷的水井和桑井,不知是不是这个桑字?) 午睡的时间, 因为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没有电风扇,所以只能拿着凉席竹床到通风遮阳处午睡.而那午后的冰棒的叫卖声是小孩的最爱,若没有记错的话,绿豆、奶油冰棒是5分一支,普通的所谓的白冰也就2,3分了. 傍晚晚饭后,有做好事之人会在太阳下山之后,在路面洒了大量的珍贵的水,夜幕来临之时相当多的人会陆陆续续到西门桥头纳凉,还有人会搬出竹椅甚至竹床点着蚊香(一种土制的锯末蚊香)扇着扇子(一般都是桐油棉纸骨架扇,基本上都是九街的岩轩公制作的)在自家门口等通风处扎堆纳凉聊天,有人还带来当时很少见的半导体收音机播放评书、温州鼓词等,当然,没有收音机也还是有平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的.但众多的小男孩一般都闲不住,成群结队在几乎没多少光亮的大街(主要是白石街)嬉戏打闹…… 各位,回忆虽然温馨,但绝对是老了的体现,希望各位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