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8|回复: 0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怎样对待精神病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09: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经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精神刺激、躯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及性别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城市化快速进程引发人们的心理与文化矛盾冲突,社会支持系统破损和负性生活事件增加。
一般来说,公众将神经病患者定义为“一个丧尸人格,整个精神体系紊乱、行为颠倒的人,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偏见的看法使得被指成为精神病的人,会因为公众的舆论而感到迷惘、不安、羞愧,他们身上被公众打上“精神病”的标记,往往永无“康复”之日,很难重返社会生活和工作。
       托马斯·J·谢夫于1966年指出,诊断分类会给个体贴上“标签”,而这样可能会带来发作用。首先是自我实现预言,即患者可能按照(别人)所期待的行动,也就是说,患者内化“神经病患者”的角色会使他们的“障碍”变得更糟;其次是行为扭曲,即精神障碍的诊断给整个人贴上标签,一旦标签化后,人们便根据标签来解释其所有活动,有时正常的行为也会被忽视或被解释为个人精神病障碍的标志。最后是过分简单化,即标签会导致分类成为一个真实的身体障碍,被指患有精神病的人,往往因强制治疗而丧失权利,而住院安置会带来非人化,依赖性增强,因而加重障碍。
因此,我们既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改善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环境。又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病人,把他看作是一个特别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并坚信病愈出院的病人能够负起常人的社会责任。另外对精神病的治疗应考虑在各地建立社区精神康复中心,而不是把病人和公众想分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25 20:31 , Processed in 0.0533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