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和福建交界的海面上,有个南麂岛。岛上有个岙,叫国姓岙。
南麂岛不大,只方方几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守这里,就能控制整个东海的海面,既可北上,又可南下。
明朝末年,福建水师提督郑芝龙叛明降清,他的老婆田川氏(日本人)不甘心受耻辱,把自个吊死了。他的儿子郑森举起“杀父报国”的旗帜,率领十七万大军沿东海北伐,经过平阳和温州的海面、城镇,一路连连打胜仗,很快拿下镇江,包围南京。后来因兵力不足,又中了诡计,只好撤军向南退,驻在南麂岛,以待战机。
这位杀父报国的大将军,被明隆武帝晋封为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朱”,人称“国姓爷”,并被改名“成功”。
国姓爷在南麂筑工事,造战船,屯粮草,练兵马,还带领部下开荒种粮食,为再次挥师北上作准备。他选定了当时地形险要的西岙当大本营,在岙顶开辟甲兵场(步战练兵场),在岙底凿掘兵库,在海面多次进行实战演习。
一日,国姓爷正在开始指挥演习,一百只战船点来点去却只有九十九只。骑在驴背上找驴,他把自己坐的战船冇算在内了。他正奇怪,一下听到杀声四起,乌云滚滚,海翻山摇。原来,清兵许多兵舰,已把南麂岛团团围住。国姓爷不觉“嗳呀”叫了一声。这时,空中忽然炸响了几声闷雷,东海龙王听见了雷声,马上命令虾兵蟹将拨开浪头,一个个跳上海面,乒乒乓乓为国姓爷助战。一场恶战,只杀得血染海水,浮尸漂流。国姓爷站在西岙有段叫“龙尾”的山头,眼见手下兵将遭受重大损折,牙齿咬得格格响,猛一下举起护身保命的神剑向山岸狠狠砍去;神剑顿时断成两截,飞得无影无踪,砍到的地方迸出一道火光,直冲云天,“龙尾”早被斩成两段。两段之间相隔几十丈宽,海水哗啦啦滚过去,国姓爷的战船一只只从那个缺口平安突围了。这个地方以后就叫“斩龙尾”,两岸真的如剑斩刀削一色。为了纪念国姓爷,南麂的西岙后来也就叫国姓岙了。
国姓爷突围后,西岙还留有他的兵库。据说直到现在地下的兵器还会锵铿作响,吓得一些胆小的人冇胆到那一带砍柴。还有人说,有几回大潮水涨进了兵库,浸透了国姓爷留下的茶叶,倒流出来的潮水一片茶褐色。舀起来一喝,竟和陈茶叶泡出来的味道一色。
国姓爷从南麂岛突围后,整顿了部队,兵力也增加了,后来从厦门出发,收复了被荷兰人占据了三十八年的台湾。南麂岛上的老一辈打渔人到现在还会唱着一首台湾流传过来的民谣:
麂山过来郑“国姓”,满天飞神兵;
红毛番仔无处躲,百姓见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