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7|回复: 11

坡南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10:5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不久前,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了第四批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平阳县坡南街名列其 中,坡南街也是此次唯一入选的历史文化街区。近日, 由平阳地方学者李炜构思、策划、编著,耗时6年的 《古道坡南》一书,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 版。该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坡南街的历史文化。 本期《地理》专版邀请李炜先生撰文,简要介绍下这条 千年古道的前世今生。

本版撰稿 李 炜 特约摄影 晨 波



平阳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迄今已有 1700多年的历史。县城昆阳镇解放街通福门以南的凤凰

九凰山之间地域,统称坡南。清代曾在此设坡南镇 (亦称平阳镇),与横阳镇同隶县直属镇。民国30年 (1941年),坡南镇撤销,归并昆阳(城关)镇。

坡南这条古道,见证着平阳各个时期的盛衰变化, 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各地过客,培育了坡南人从农、

从文等各路人才,是平阳历史文化的

从军、

从商、

一个缩影和重要载体。乾隆《平阳县志》载“坡南街, 在岭门下通儒林河头”。一个“通”字,并非就此而 止,“通”下去一直到夹屿山。据民国《平阳县志》金石 志《邑南大路告成碑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 坡南石板路,“自县城南门至坡南夹屿桥约九百余丈”。 所以,整体地讲坡南街是从通福门到夹屿山塔下约2100 米的一条通道。以前全是石板路面,1989年,除茶亭到 通福门上坡一段仍为石板路面外,其余则改为水泥路

坡南街的形成兴起时间,在史料上未见确切的年代 记载,但先人们在坡南的活动还是留下一些可寻的痕 迹。传说晋时葛洪在坡南岭门曾留有其足迹。南北朝 时,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游迹及此,作有《游岭 门山》诗。不仅这些,考古发现也可佐证。2003年坡南 皇岙村土坑墓出土的青釉执壶、陶臼、陶磨、陶灶及锅 甑盖,都是晚唐时期的文物。根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坡 南街一带在唐代就有人生息繁衍。

据《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所载,唐宋时温州古 道,“自温州向南经瑞安、平阳,出分水关入福建霞浦 至福州,是浙闽之间最早的通道”,坡南都是不可逾越 的必经之道。

从这些痕迹和史料来看,坡南古道至少有近千年历

清末民初,坡南街进入它的繁华时代。清代“设平 阳镇于坡下”, 平阳县学堂创建在坡南汇头;民国期 间,民国的法院、“三青团”、“平阳日报馆”、县警察

县救济院等行政事务机关都设在坡南街,小学教员

县立初级中学也设址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平

讲习所、

阳师范学校、东风中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阳分校、 平阳武校都创办于坡南。因此也带来了人脉、物流。

坡南街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 化,成为平阳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州 市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06年,坡南 街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 区。今年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街



坡南街的景物最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她被青山四面 环拥,山上青草绿叶,每天重复着光合作用,为坡南街 的人提供充足的生命之氧。四周山水汇集坡南汇头,再 沿街顺河而流,成为坡南街的母亲河。最能吸引人的还 是那些遗留在街上的各类建筑,如坡南河的十几座石板

沿街两侧的大户民居以及宫观寺庙等等。这些建筑 遗存构成坡南街一道道美丽而颇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线, 记载着坡南千百年来的人文轶事,传唱着坡南街动听的 音符。

茶亭、



在坡南街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通福门、

汇头殿、仕巷口、“师儒侍养”牌坊、南廓庙、南津亭、 文明塔等。

坡南街民居多大户。坡南过去是富庶之地,据清县 令何子祥《浚坡南河记》:“予谓之曰:坡南富户颇 多。”民间有“万全十八垟,江南十八堡,坡南十八宅”的 说法。

坡南,一条河贯穿南北,东首是凤凰山,东南首是 虎尾山,西南首是雉鸡坪山,西首是九凰山,北首是寿 桃山,东北首是乌龟山。整个坡南街在风景秀丽的群山 怀拥之中,山水相映。在这样一条街上聚集十几二十户 大户人家,应属情理之中。但到底是哪十八宅呢?由于 年代不同,流传的讲法也各不相同。这“十八”可能是某 朝的事,也可能是讨个吉利数;再说几朝几代下来,大 户人家会有积累。所以现在数起来就不只是十八宅了。

目前还能看到部分老房子的宅子有学官太太宅、

项宅、吴宅、仕巷口陈宅、义利糖坊陈宅、

郑宅、张春盛张宅、“大延堂”等等。

坡南河上古石桥多。坡南街依河而建,沿街百姓枕 河而居,坡南河两岸民众全靠河上的石板桥沟通交流。 随着民居和人口的增加,河上的石板桥日益增多,久而 久之,一座座古朴美观的石板桥成了坡南旧街的一道靓 丽风景线。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受新罗山昆山之 水分流,夹道岭门山水亦东西分注。至汇头,始合为 一。南行至隘门,为桥,凡十有四,曰:聚星桥、

紫云桥、凤仪桥、渡星桥、古仕巷桥、永宁桥、

治平桥、

永宁桥、

通德桥、

古仓前桥、

林一桥、

毓秀桥(在河头)。”这十四要桥中有永寿桥、渡 星桥、古仓前桥、通德桥、萃英桥等五条桥的桥面水泥 化,其余都保持石板桥面。其中聚星桥、紫云桥、

毓秀桥桥两侧有字可辨,建造

治平桥、

永宁桥、

一桥、

纪年明确,结构牢固,现仍在使用。位于坡南街现门牌 号为92~96号的治平桥是坡南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南 首桥面侧板上阴刻楷体“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夏九 月戊朔初”字样。

出毓秀桥还有文昌桥(宕垟桥),以及兰宅桥、

屿桥、飞龙桥、飞凤桥等等。

坡南街四周有很多宫庙寺观,如证真寺、东岳道

东林禅院等,和谐相处

五福招财庙、

新罗太子观、

了千百年。



商贸是街道繁荣的标志。坡南街在最盛时,沿街商 铺一间接一间,居家旅游、衣食住行、吃喝玩乐、

油盐酱茶醋,样样不缺,涉及行业应有尽有。至今,一 些年长的老人还时常念念不忘地唠叨起一些老字号商铺

回春堂、

雕花印、

张春盛、

的名号,如金宝盛、

李同泰、习艺所、恒丰号南货店、九和酱坊、

丰酿酒坊、义和店、大延堂等等,正是从这些传唱的名 号和遗存的商铺建筑中,不难教人找到当年的繁华和热



坡南街百姓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一 代一代传承下来一些习惯和风俗。一年四季八节活动,

二月二吃芥菜饭、

元宵节放花灯、

像春节拜年、

绵菜馍糍(俗称“清明饼”或“清明馍糍”)、重五农历五 月初五又称“端午”裹粽吃、六月六晒霉、七夕就是农历 七月初七吃“巧食”等等,她与温州其它地方有类同,但 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 大帝寿诞,这一天人们纷纷到坡南街东岳观参拜祈求, 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东岳大帝为道 教神名,是执掌人间赏罚和生死大事的泰山之神。东岳

五岳之宗、

群山之祖、

即山东泰山,为五岳之首、

之子、神灵之府也。秦汉以前,因认为泰山为峻极之

人与人相通之圣地,对其极为崇拜与敬畏。所以, 帝王登基,必亲临泰山封禅告天。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 位很高,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各地信众皆汇集坡南东岳 观举行盛大庆典活动。

又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有“七月半鬼 门关大放”之说,故俗称“鬼节”。坡南街的百姓除了在社 庙道观做普利道场外,还家家粢九层糕,据说非用九层
IMG201210171048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小时候天天上学放学路过的青石街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神 发表于 2012-10-17 11:47
怀念小时候天天上学放学路过的青石街道

你读县小???

点评

难道那边还有别的小学吗  发表于 2012-10-17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可能迷路绕过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1: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帝 发表于 2012-10-17 11:54
也有可能迷路绕过去啊

我都绕山上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7 12: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神 发表于 2012-10-17 11:55
我都绕山上过的

没遇到不良少年敲竹竿?童年没阴影的人真幸福

点评

举双手赞同: 0.0
举双手赞同: 0
  发表于 2012-10-22 21:40
哥就是不良少年 基本都是哥敲别人的  发表于 2012-10-17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7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8 17:30 , Processed in 0.0724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