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5|回复: 5

让改革沦为百日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2 1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听闻美联储推出QE3,虽然伯南克声言不见美国经济上涨就不罢休,但是本轮危机是贫富分化所导致的需求萎缩的危机,购买力的危机如何能通过宽松货币来化解呢?既然伯南克誓言要把这个游戏玩到底,那么我只能怀疑美国人还会允许他将这个游戏玩多久。国内的问题同样存在,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重启,虽然可以暂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但大量的资金不进入消费领域,而是继续留存于缺乏边际效应的基础建设领域,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犹如大炮打麻雀,其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除了资金的效率问题,大型基础建设投资本身就是造成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推手之一,将最后的一点资源投入这个领域,意味着国内经济形势大局已定,摆脱危机的最后机会已经完全丧失,作为市场的经营者必须静下心来做好熬过漫长寒冬的准备。

  既然危机不可避免,但这个冬天将持续多长时间呢?我只能说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希望,必须等待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来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危机的源头------贫富分化问题,只有看到了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我们才能去评估市场何时会走出危机迎来新的希望。虽然眼下还看不到希望,但令人欣慰的是:至少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改革的需求,而不再是一片和谐盛世的盲目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7: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富裕阶层的出逃,这是最聪明的群体,他们能够在旧的体制中获得利益,也最先预见到了危险的来临,出逃当然是最正确的选择。只可惜这轮危机是全球性的,很快他们将会发现自己将被迫回到国内求得生存空间,所以他们会有改革的需求的;其次是底层最广大民众的改革需求,这个阶层的特点是迫切的需要改变现状,他们需要的只是改变,所以既可能成为改革的支持者也可以是改革的反对者;最后一批人是官僚阶层,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他们一定不希望改革,只是目前他们的大多数还沉醉在收刮大量财富后的喜悦之中,无需太长时间,经济的彻底恶化,残酷的现实就会让他们举步维艰。权力可以是蜜糖,但也会转眼变成苦酒,眼下上层的管理者已经逐步丧失了权力的快感,感知到了对现状的无力,慢慢的还会从无力转变为彻底的绝望,这种绝望也将逐步蔓延到整个群体。

  这时候有些朋友可能要嘲笑我了,“这怎么可能呢?你说的都是天方夜谭”。其实,同样的历史就曾摆在我们的眼前。清末这种绝望的氛围就曾经笼罩着大清的朝廷,这种氛围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细节中进行判断:当年汪精卫刺杀满清的摄政王而被捕,这么严重的罪行清政府都没有勇气将汪依法处死;大家可记得《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起义谋反,按律当株连九族,但事实上他的父母妻儿均没有遇到生命危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氛围使得统治者无意继续使用其原有的统治方式,导致其统治已经从实质上开始了瓦解呢?也许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势”罢,当一种势一旦形成,之前所不可思议的事情,全都成为了常态。当今社会上、网络上、论坛上,处处充斥着旧势力所认为的“大逆不道”的言论,甚至论坛上以骂当政者为增加点击率抢眼球的手段,有些时候稍微平和的言论都会被扣上5毛的帽子,而管理者对此已经被迫选择了失明,可见当年的“势”已经逐步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当年改革是大势所趋,为什么还是发生了百日维新那样失败的结局呢?而且失败得那样彻底,甚至改革者自身都不认为这个变法可以成功。但是作为后人我们看到了,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仅仅两年时间,就推出了她的新政,而新政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出了戊戌变法,由此可见慈禧所反对的并不完全是变法。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梁启超认为原因是皇帝没有权力和守旧官员的反对。我认为这仅仅是借口,根子还是出在了对权力的争夺之上,光绪皇帝只不过试图借变法之名夺取慈禧的权力罢了。中国人过于追求权力,以为拥有了权力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社会任意进行改造,这是对事物认识上的浅薄之处。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了10年后的辛亥革命,清政府已经承诺进行宪政改革,但是当时的革命者拒绝了清王朝的进步,他们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阻挡清朝官吏留洋学习变法,害怕变法成功,这些革命者的真实用心是什么呢?无非还在于权力,革命的目的在于夺取个人权力。最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是对权力的争夺却始终没有停止,以至于历史的车轮前进了100年后,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从终点又可悲的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改革者不能拥有权力又怎么可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呢?利益阶层怎么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既得利益?这两个问题已经彻底超越了多数中国人的想象力,对很多人来说此题已经完全无解了,国人只能想象出一个历史伟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或者外来力量的入侵改变了社会的格局,这就是内地人将蒋经国打造成伟大的改革者的原因。可是当你去看台湾的那段历史,去问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台湾人,就会发现推动历史潮流的并不是蒋经国,而是社会自身产生的力量,他只不过是在社会强大的压力下被迫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罢了。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伟人是否能够出现,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完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所谓的伟人只不过是社会实现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人们用这个名字来纪念这段历史,它只不过是一段历史的符号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7: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这次的改革呢?我认为推动这一轮改革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这场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导致需求的不足所产生的危机,必须通过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来化解,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这个矛盾不解决这股力量就始终存在,是枪杠子所无法阻挡的。如果改革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就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了。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肯定会遭到利益阶层的坚决反对啊,利益阶层又怎么会有改革的需求呢?这就需要社会的妥协,寻找各方利益的契合点,当契合点达成,改革的目标就会一致。

  法国拟制定法律,对富人征收75%的税收。贫富分化是全球的通病,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每个国家早晚都会对富人采取类似的措施剥夺其财产。国内的富裕阶层外逃是逃脱不了财产被剥夺的命运的,如果国内的改革能够解决他们私有财产的合法性问题,保障这个群体的利益,他们将会愿意为此买单。财产税+私有化是富裕阶层最终能够接受的模式;官僚阶层类似于当年戊戌变法中的保守势力,他们参与改革的契合点又是什么呢?保守势力之所以保守,无非是眼前的好处不舍得放弃罢了,只要好处多于弊端,没有人会愿意改变现状的,于是我们会觉得改革阻力重重。但是,如果当官缺乏足够利益的时候,阻力自然就会成为改革的动力了。这可能吗?经济危机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当政府债务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再也没有政府工程可以吃回扣的时候,当官员们再也没有经费公款旅游吃喝的时候,当企业奄奄一息再也经不起吃拿卡要的时候,当公务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当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疲于奔命的时候,权力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政府就会迫切的需要改革,他们会一步步放弃手中的权力,此时放弃权力如同甩掉沉重的包袱,让社会自行解决堆积如山的问题。人们在自我治理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形成公民社会的雏形,一旦这种形态成型,整个社会的新基础就建立起来并且不可改变了。不要以为这一切是白日做梦,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必然会见到,因为这两个阶层实际上对改革是无可选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可能阻碍改革,最让人忧虑的并不是这两股力量,反倒是最需要改革的那个阶层,因为这个阶层的可选择性恰恰是最大的。如同清朝末年的形势,人们不再需要清政府的改革,而是试图彻底的洗牌。大家不要以为我表达自己的忧虑是在鼓吹渐进式的改革,其实社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进步,我都是欢迎的。那么我为何要对此忧虑呢?还是回到了戊戌变法中存在的那个问题,我担心一切的变化仅仅成为个人争夺权力的工具,历史因为错误的选择而再次重复一个可悲的轮回。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3 09: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哥要是当了总书记,一定让你当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9 00:26 , Processed in 0.0614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