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291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0-7-20
|
近几年有些人很喜欢写回忆彔或自传,不管职位高低,对党对社会贡献大小,你写我也写,成为社会流行风气.其实我也喜欢看古书<如三国,隨唐,梁山泊......>,也喜欢看伟人传<如李宗仁传,蒋经国传.....>.很有教益与啓发,越看越想看.但不赞成人人都写,更不赞成流水帐的形式,这就沒什么意义了,更反对用公款写个人流氺怅.<我是山里一棵松>经过笔者包装文字还通顺,作者岀身山区贫苦家庭,受地下党影响,少年就参如革命,也作过一定贡献,这些都写得好.但解放后尤其朱廉耒平阳为书记,平阳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县长白希曾,蔡炳治,林克已等人均被朱书记赶走,唯作者留下稳坐高位.为什幺?作者有什么宝贵经验?现官场你争我夺很厉害,这条经验如写出给现在年青人很有参考价值.几年前平阳开老区促进会,那天白老县长他们也耒参加会议,看到作者坐主席台上,气起中午饭也不吃去温州了,又是为什么?再者,人家写回亿彔都是自已拿钱,<我是山里一棵松>为什幺要公家出钱?公平吗?其三,如有再版,建议万全饿死3640人问题,主要责任在朱书记没争议,但作为分管农业付县长应负什么责任,有何教训也写一写吧!以上仅供参考. |
|